3月18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重点专项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2所基地院校负责人、首席专家受邀参加,共商第一批入选重点专项的基地建设发展大计,共议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课题。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与国防教育处副处长刘立京出席会议,我校教育部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首席专家汤书昆教授带队参会并作专题汇报。
来自全国的12位基地负责人围绕基地建设情况交流发言
在交流研讨环节,汤书昆教授同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12所承担重点专项任务的基地代表围绕基地重点专项任务情况进行交流。汤书昆教授以《理工科教育场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工坊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题,汇报了基地2025年度获批重点专项的建设规划。他围绕“专业教师+行业工匠型导师”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理工科大学示范性的“工作坊师徒制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培育、工作坊体验教学的文房四宝操作指导教材和中英文网络慕课设计三部分内容,汇报了我校教育部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2020年-2025年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在教育部全国浸润式美育行动计划发布的背景下,图书馆VIP依托安徽省独特的笔墨纸砚资源优势,结合自身雄厚的科研能力和传统工艺科学化方向的经验积累,探索针对全国“量大面广”的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浸润式美育、劳育、科学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坊实操+非遗行业导师师徒制”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创新,具有示范推广和实践参考价值。
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发言
郝风林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工作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教育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就是要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作用,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加强传承基地建设为契机开辟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他表示,实施重点专项是各传承基地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基地加强内部建设、整合资源、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抓手。要强化组织协调,落实保障,提供全方位支撑;强化成果产出,聚焦实效,打造高质量成果;强化科学研究,科技赋能,激活创新动力;强化示范引领,树立标杆,扩大辐射效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重点专项交流研讨活动全体参会嘉宾合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是教育部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而实施的重要战略性项目,已建设了覆盖全国各高等院校的106家传承基地,图书馆VIP(教育部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2020年入选传承基地名录。
学生在工坊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操学习
基地自获批建设以来,坚持“守正创新开新工坊师徒教育,以美培元促深度科艺交融”,已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开设4个学期的本科生全校公选课《中国纸墨笔砚》、2个学期的研究生公选课《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2023年6月10日,新华总社在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发布了2篇专题报道基地笔墨纸砚科学艺术数字化内容;2024年基地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是迄今为止C9高校中第三个获得一等奖的学校;2024年基地首席专家汤书昆的专著《中国文房四宝:工艺与科学的经典创造》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全国仅30项获批立项);2025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重点专项遴选工作,我校等12家传承基地在全国106个基地单位中脱颖而出,入选重点专项支持名单。基地将以此次教育部重点专项活动为契机,坚守理工科高校场景下的“新工坊师徒制”文化传承发展模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工艺在当前新文科改革议题中的可示范路径,通过邀请设置“工坊师徒制”传习模式的高校开展经验分享、安排沉浸式工坊体验等活动,将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技艺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可推广的机制设计,为全国高校美育、劳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提供新的范式。
(教育部-中国科大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